• 粉色视频网站,粉色视频黄色网站,粉色视频在线下载,粉色视频APP在线观看高清观看

    芬蘭Kibron專注粉色视频黄色网站測量技術,快速精準測量動靜態表麵張力

    熱線:021-66110810,66110819,66110690,13564362870 Email: info@vizai.cn

    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jpg

    拜耳公司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

    聯合大學.jpg

    聯合大學

    寶潔公司

    美國保潔

    強生=

    美國強生

    瑞士羅氏

    瑞士羅氏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單萜萜類驅油劑界麵張力、配伍性、降黏效果及破乳效果測試與篩選(二)

    來源:《非常規油氣》 瀏覽 19 次 發布時間:2025-11-28

    1.2 實驗儀器


    ZNN-D6B六速旋轉黏度計,青島恒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dIFT雙通道動態界麵張力儀,芬蘭Kibron公司;XSY-3高溫高壓相對滲透率係統,南通華興石油儀器有限公司。


    1.3 驅油劑的製備


    準備3份500ml的去離子水或自來水,分別加入基礎驅油劑SS、單萜萜C0.5g和CDEA2.5g,在30℃條件下攪拌均勻,得到乳白色不透明的單萜萜類非超低界麵張力驅油劑(CCAO);加入基礎驅油劑SS和單萜萜C0.5g等,在30℃條件攪拌均勻,得到透明的單萜萜類非超低界麵張力驅油劑(CAO);加入FHQ-I 2.5g,在30℃條件攪拌均勻,得到透明的低界麵張力FHQ-I驅油劑。


    2 驅油劑性能評價


    2.1 界麵張力評價


    將配製好的CAO、CCAO和FHQ-I溶液在25℃條件下,以標準煤油作為低密度相,按照石油行業標準SY/T53702018《表麵及界麵張力測定方法》測定其界麵張力值,連續測量3次並取其平均值,結果見表1。界麵張力測試條件為T=25℃,15000mg/L標準模擬地層水。


    表1 不同複合驅油劑的界麵張力
    驅油劑名稱 外觀 pH值(0.5%水溶液) 界麵張力(25℃)/(mN/m)
    CAO 透明均勻液體 7.5 1.1300
    CCAO 乳白色均勻液 7.8 0.1722
    FHQ-I 透明均勻液體 7.2 0.0195

    由表1的結果可知,CAO界麵張力最大,CCAO和FHQ-I依次降低1個數量級。在CAO中加入CDEA複配成CCAO後,複合驅油劑界麵張力由1.13mN/m下降至1.72×10^-1mN/m,下降了1個數量級,說明添加的CDEA產生了正向作用。


    2.2 配伍性評價


    將CAO、CCAO和FHQ-I分別與模擬地層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設置的比例為2:8、4:6、6:4和8:2,觀察其配伍情況,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3種複合驅油劑與地層水在多種混合比例下均保持均勻無沉澱,說明配伍性良好,可以進一步對其進行評價。

    表2 不同複合驅油劑的配伍性
    驅油劑名稱 外觀 與地層水配伍比例 配伍效果
    CAO 透明均勻液體 2:8 均勻無沉澱
    CAO 透明均勻液體 4:6 均勻無沉澱
    CAO 透明均勻液體 6:4 均勻無沉澱
    CAO 透明均勻液體 8:2 均勻無沉澱
    CCAO 乳白色均勻液體 2:8 均勻無沉澱
    CCAO 乳白色均勻液體 4:6 均勻無沉澱
    CCAO 乳白色均勻液體 6:4 均勻無沉澱
    CCAO 乳白色均勻液體 8:2 均勻無沉澱
    FHQ-I 透明均勻液體 2:8 均勻無沉澱
    FHQ-I 透明均勻液體 4:6 均勻無沉澱
    FHQ-I 透明均勻液體 6:4 均勻無沉澱
    FHQ-I 透明均勻液體 8:2 均勻無沉澱


    2.3 降黏效果評價


    將CAO、CCAO和FHQ-I分別與現場采集的黏度約為27mPa·s的原油進行混合,配置成200ml混合溶液,用六速旋轉黏度計在200r/min的條件下,對水油比分別為20%、30%、50%和80%的混合溶液的黏度進行測量,結果如表3和圖1所示。

    表3 不同水油比下混合溶液的黏度
    驅油劑名稱 混合溶液黏度/(mPa·s)(25℃,200r/min,區塊原油黏度27mPa·s)
    水油比20% 水油比30% 水油比50% 水油比80%
    CAO 11.0 3.5 2.5 1.5
    CCAO 5.1 4.2 2.5 2.0
    FHQ-I 30.0 43.0 11.0 2.0


    由表3和圖1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CAO和CCAO降黏效果隨驅油劑溶液比例的上升而提高,降黏效果與界麵張力成正比;FHQ-I驅油劑降黏效果隨驅油劑比例的上升先降後升,水油比為30%~40%時出現反向點,黏度達到最高後開始下降。

    這也解釋了在實踐中,部分使用超低界麵張力滲吸劑的區塊,由於注入的滲吸劑與地層中原油的水油比過低,使得地層流體形成油包水,乳液黏度上升,滲透率下降,原油難以從孔隙中流出,導致采收率未能提升甚至還有下降。而非超低界麵驅油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隨著水油比的上升,黏度不斷下降,水油比20%時流體黏度即可降低到5mPa·s,達到低黏原油範疇;當水油比達到50%以上後,黏度降至2.5mPa·s,CAO和CCAO降黏率均達到90%以上,水油比達到80%時,CAO和CCAO降黏率分別達到94.45%和92.59%,原油黏度達到接近地層水的黏度(1.0~1.2mPa·s)。


    2.4 破乳效果評價


    取一定量的CAO、CCAO或FHQ-I以及約35%的原油分別和65%的模擬地層水置於500ml燒杯中,將燒杯放入30℃六速攪拌器中,以200r/min的速度恒溫攪拌20min,使其完全乳化,破乳效果如圖2所示。  

    將混合好的乳化原油,在模擬井場儲油罐常見的破乳條件(30℃)下恒溫靜置,自然沉降,記錄破乳時間t和破乳後水線刻度。按照破乳率=破乳後水溶液體積(V1)/油水初始體積(V0),計算破乳率,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複合驅油劑的破乳時間和破乳率

    驅油劑名稱 乳化程度 破乳時間 破乳率/%
    CAO 完全乳化 0.5h 85
    CCAO 完全乳化 0.3h 98
    FHQ-I 完全乳化 7天幾乎未破乳 0

    從表4可以看出,3種複合驅油劑均能夠將原油乳化,但在破乳階段,CAO和CCAO能夠正常破乳,而FHQ-I放置7天仍未破乳,其中CCAO的破乳率最高,達到約98%。同時,通過圖2可以看到,CAO水中懸浮少量乳化原油液珠,進一步說明了其未完全破乳;而CCAO水中幾乎無懸浮液珠,說明其破乳效率高;FHQ-I中未見到水層,符合原油在低界麵張力影響下,降低油水界麵張力形成穩定乳液,無法自行破乳,如果破乳必須在後期加入對應的破乳劑或其他技術手段,這給產出液油水分離等增加了難度,而非超低表麵活性類驅油劑則不存在此類問題。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