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複合表麵活性劑表麵性質和泡沫性能的研究
> 多功能膜材研發:界麵張力已成為整套工藝鏈協同下動態演化的核心控製點
> 吡蟲啉藥液、 阿維菌素、苦參堿表麵張力與接觸角的關係
> 不同相對兩親麵積的Janus顆粒在油氣表麵性質和泡沫性能對比(一)
> 2022年中國表麵活性劑行業全景產業鏈、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及發展趨勢
> 一滴水緩慢落到非常光滑的平麵上,接觸麵積會有多大?
> 基於藥液表麵張力測定估算蘋果樹最大施藥液量的方法(二)
> 懸浮床加氫工藝條件下界麵張力、油品黏度模擬近似計算(二)
> 液態金屬界麵張力與電極電勢之間的構效關係
> 脂肪醇醚琥珀酸酯鹽表麵張力、接觸角及應用性能——摘要、實驗部分
推薦新聞Info
-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麵活性劑的表/界麵活性的影響(二)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麵活性劑的表/界麵活性的影響(一)
> 典型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起泡劑的界麵行為對泡沫性能的影響機製
> 新無氰白銅錫電鍍液及電鍍方法可降低表麵張力,促進鍍液對複雜工件的潤濕
> 一種耐超高溫酸液體係、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麵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四)
> 複合驅中聚合物與陰離子表麵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研究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矽OLED基板玻璃表麵張力的影響——結果、結論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矽OLED基板玻璃表麵張力的影響——摘要、實驗方法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麵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三)
甜菜堿表麵活性劑TAC製備方法及表麵張力測定(二)
來源:精細化工 瀏覽 605 次 發布時間:2025-05-26
1.2製備方法
1.2.1 TAC製備
將15-溴-1-十五醇(10.22 g,39.8 mmol)溶解於250 mL無水乙醇中,加入二甲胺水溶液(35 mL,278.6 mmol),於80℃回流反應24 h。反應結束後,通過真空旋轉蒸發除去溶劑,得到的白色固體溶於200 mL NaHCO 3水溶液(pH≈9)中。經氯仿萃取,合並所有有機層,在冷凍幹燥機中–20℃下幹燥48 h,得到白色固體,即中間體Ⅱ(10.52 g,收率為96%)。
將中間體Ⅱ(10.3 g,100 mmol)溶於異丙醇(150 mL)中,倒入500 mL單頸燒瓶中。將環氧氯丙烷(18.4 g,200 mmol)滴加入燒瓶中,在80℃下攪拌反應12 h。在65℃時通過真空旋轉蒸發去除異丙醇和殘留的環氧氯丙烷,得到淡黃色油狀液體,即中間體Ⅲ(21.88 g,收率89%)。
在500 mL三頸燒瓶中,加入磺化劑3-氯-2-羥基丙磺酸鈉(19.6 g,100 mmol)與中間體Ⅲ(15 g,50 mmol),升溫至80℃攪拌反應12 h。然後,通過真空旋轉蒸發除去溶劑,並用乙酸乙酯洗滌粗產物,最終得到15.58 g甜菜堿表麵活性劑,記為TAC,收率為71%。其反應式如下所示。
1.2.2稠化酸SY製備
將SY-2幹粉按添加量(以質量分數20%的鹽酸質量為基準,下同)0.8%溶於質量分數20%的鹽酸中,溶脹90 min後製得稠化酸,記為SY。在SY中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為0.2%、0.4%、0.6%、0.8%、1.0%的TAC(以稠化酸質量為基準,下同),攪拌分散至液麵微微凸起得到混合物,分別記為SY-0.2%-TAC、SY-0.4%-TAC、SY-0.6%-TAC、SY-0.8%-TAC、SY-1.0%-TAC。
1.3表征與測試
1.3.1結構表征
FTIR測試:KBr壓片法,波數範圍4000~400 cm–1。NMR測試:溶劑為D 2 O。MS測試:色譜柱為15 cm的C18色譜柱,檢測器為200 nm紫外檢測器,質譜檢測器采用正模式檢測,進樣量為20μL。
1.3.2表麵張力測定
配製不同濃度TAC水溶液,測定溫度298.15 K,繪製溶液的表麵張力隨濃度的變化曲線。在某一濃度前後,表麵張力-濃度曲線會形成兩條斜率不同的直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即為臨界膠束濃度(CMC)。
2結果與討論
2.1結構表征分析
圖1為TAC的FTIR譜圖。從圖1可以看出,2924 cm–1處為主鏈甲基的C—H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857 cm–1處為主鏈亞甲基C—H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468 cm–1處為甲基和亞甲基C—H鍵的麵內搖擺振動吸收峰;1206 cm–1為磺酸基團中C—S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1042 cm–1處為胺基C—N鍵的麵內彎曲振動吸收峰,表明TAC結構中存在季銨基。618和528 cm–1處為—SO 3-的中強吸收峰,表明TAC結構中存在磺酸基。上述結果表明,TAC符合預先設計的結構。
圖2為TAC的1 HNMR譜圖。從圖2可以看出,δ3.60(a)為TAC中—CH 2 SO–3的質子峰,δ3.50~3.87(b、e)為TAC中—CH—的質子峰,δ4.70~4.77(c、k)為TAC中—OH的質子峰,δ1.40(d)為TAC中—CH 2 CH 2—的質子峰,δ3.30(f)為TAC中N—(CH 3)2的質子峰,δ3.22(g)為TAC中N—CH 2的質子峰,δ1.26(h)為TAC中—(CH 2)14—的質子峰,δ3.62(i)為TAC中—CH 2—的質子峰。
圖3為TAC的13 CNMR譜圖。從圖3可以看出,δ25.6(a)為—CH 2—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26.8(b)為—CH 2—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29.6(c)為—(CH 2)10—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32.2(d)為—CH 2—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52.9(e)為CH 3—N—CH 3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62.8(f)為—CH 2—OH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65.0(g)為—N—CH 2—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67.0(h)為—CH 2—SO–3—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δ71.8(i)為—N—CH 2—中C sp 3的共振吸收峰。
圖4為TAC的MS譜圖。從圖4可以看出,在正離子檢測模式下檢測到最大豐度的質譜信號為m/Z=467.33,m/Z=468.33為[M+1],即正峰MS信號。TAC相對分子質量測量值與計算值一致。
綜合TAC的1 HNMR、13 CNMR和MS表征,表明成功地合成了目標產物TAC。
2.2表麵張力分析
圖5為TAC水溶液的表麵張力-濃度的關係曲線。從圖5可以看出,在較低濃度區間(1×10–8~1×10–4 mol/L)內,隨著TAC水溶液濃度的增加,表麵張力迅速降低;繼續增加TAC水溶液濃度,表麵張力的變化明顯變緩,表明TAC開始形成膠束,並出現轉折點,該轉折點即為CMC。經測定,TAC的CMC約為0.11 mmol/L。
3結論
(1)本文以15-溴-1-十五醇、二甲胺水溶液、環氧氯丙烷和3-氯-2-羥基丙磺酸鈉為原料,通過季銨化反應和開環反應合成了一種甜菜堿表麵活性劑TAC,用於代替傳統金屬交聯劑,以提升稠化酸SY的耐溫耐剪切性能。SY-0.4%-TAC升溫至180℃時表觀黏度為(80.85 mPa·s),與SY(48.01 mPa·s)相比提高了68.40%。
(2)SY的疏水基團與TAC的疏水尾端相互作用,形成混合膠束。疏水基團被包裹在膠束內部,TAC的親水基團代替SY的親水鏈,實現分子間締合,表現出良好的協同效應,因此,有效提高了SY的耐溫耐剪切性能。本文製備的SY-0.4%-TAC有望應用於180℃高溫地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