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常見多元醇(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山梨醇等)在化妝品中的作用
> 基於表麵張力測試儀研究表麵活性劑促進浮選精煤脫水的機理(一)
> 軟包裝凹印常見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 烷基糖苷聚氧丙烯醚製備過程、表麵張力、泡沫去汙乳化性能測定——摘要、實驗
> 變壓器油水含量降至12ppm,柴油產品可轉化為變壓器油基礎油
> 單純陰離子-非離子表麵活性劑在不同的礦化度下的界麵張力
> 測量表麵張力/界麵張力的儀器有哪些?怎麽選
> 表麵張力:微觀力場中的宏觀奇跡
> DHSO、AGE、TMHC構建陽離子有機矽表麵活性劑DAT防水鎖性能(二)
> 人胰島素的朗繆爾單分子層膜的表麵化學和光譜學性質——結果和討論
推薦新聞Info
-
> 無機鹽濃度對HPAM不同複配體係降低界麵張力能力的影響(二)
> 無機鹽濃度對HPAM不同複配體係降低界麵張力能力的影響(一)
> 烷基二甲苯磺酸鹽表麵活性劑界麵張力、界麵性能測定
> 不同溫度對氫氟醚HFE7000、HFE7200表麵張力和黏度影響(二)
> 不同溫度對氫氟醚HFE7000、HFE7200表麵張力和黏度影響(一)
> R1336mzz(Z))純質與POE潤滑油組成的混合物的表麵張力測定
> Sb合金元素對鋅液與X80鋼表麵張力、潤濕性及界麵反應的影響——結果與分析
> Sb合金元素對鋅液與X80鋼表麵張力、潤濕性及界麵反應的影響——實驗
> 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表麵張力與內角自流現象的關係
> 高沸點表麵活性劑對納米LiBr溶液表麵張力沸騰溫度的影響(下)
不同水油黏度比條件下乳化對3種稠油複合體係的影響(三)
來源: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瀏覽 492 次 發布時間:2025-02-27
為驗證上述判斷,同時確定上述界限值,補充了水油黏度比分別為0.010,0.100和0.200條件下的驅油實驗,模型參數及采收率結果匯總如表2和圖5所示。
由表2和圖5可見,隨著水油黏度比增大,3種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均先快速升高,後逐漸減緩。更為關鍵的是,3種複合體係的采收率差異越來越小,存在一個水油黏度比界限為0.200:①當水油黏度比小於該界限,為0.010,0.045和0.100時,1#超低界麵張力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15.9%,21.2%和26.0%;2#乳化複合體係采收率增幅分別為17.1%,24.5%和27.3%,較1#高1.2%,3.3%和1.3%,乳化複合體係僅略優於傳統超低界麵張力複合體係;3#雙效複合體係采收率增幅分別為20.6%,27.9%和29.6%,較1#高4.7%,6.7%和3.6%。在超低界麵張力基礎上增強體係乳化性能,能夠明顯改善驅油效果。因此,在該水油黏度比下,乳化對稠油複合驅具有較明顯的貢獻。②當水油黏度比大於等於該界限,為0.200和0.460時,3種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29.7%,30.0%,31.7%和33.6%,33.8%,34.5%,3種複合體係驅油效果相差較。
表2複合體係驅油模型參數及采收率結果
圖5不同水油黏度比下3種複合體係采收率增幅
2.4不同性能體係泡沫複合驅油對比
不同水油黏度比下的複合體係驅油結果(圖5)同時證明,增大水油黏度比和擴大波及對稠油化學驅至關重要。因此,研究中考慮通過水氣交替的方式引入泡沫(交替注入0.3PV複合體係和0.3PV空氣,單個複合體係段塞或空氣段塞尺寸為0.1PV),輔助複合體係擴大對稠油的波及。在水油黏度比分別為0.010,0.045,0.100,0.150和0.460時,開展了不同性能體係泡沫複合驅油實驗,判斷泡沫輔助下複合體係乳化對稠油驅替的影響,並與單獨複合體係驅油對比。實驗模型參數及采收率結果如表3和圖6所示。表3泡沫複合驅模型參數及采收率結果
圖6不同水油黏度比下3種泡沫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
隨著水油黏度比的增大,3種泡沫複合體係采收率增幅的差異逐漸減小,水油黏度比界限為0.150:①當水油黏度比小於該界限,分別為0.010,0.045和0.100時,1#超低界麵張力泡沫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25.6%,31.6%和37.8%;2#乳化泡沫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21.6%,27.2%和32.6%,較1#采收率增幅低,1#超低界麵張力泡沫複合體係驅油效果強於2#乳化泡沫複合體係,後者不能替代前者;3#雙效泡沫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34.8%,40.0%和40.7%,較1#高9.2%,8.4%,2.9%;可見,在超低界麵張力基礎上增強體係乳化性能,能夠明顯改善驅油效果。
因此,在該水油黏度比下,乳化對稠油泡沫複合驅具有較明顯的貢獻。②當水油黏度比大於等於該界限,分別為0.150和0.460時,1#,2#和3#泡沫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38.3%,38.2%,40.7%和39.4%,39.2%,41.0%,3種泡沫複合體係驅油效果相差較小,乳化的貢獻較小,泡沫複合體係設計中不應過分強調乳化性能。此外,對比複合驅(表2,圖5)和泡沫複合驅(表3,圖6)可見:①泡沫的引入確實能夠顯著提高稠油采收率,以水油黏度比0.010為例,1#,2#,3#複合體係驅油采收率增幅分別為15.9%,17.1%,20.6%,而泡沫複合體係分別為25.6%,21.6%,34.8%,顯著高於前者,相差幅度為9.7%,4.5%,14.2%,這說明泡沫複合驅在稠油驅替方麵極具潛力。②與單一複合體係相比,泡沫複合體係驅替稠油對體係乳化性能的要求降低,能夠將乳化性能要求的界限從水油黏度比為0.200減小至0.150。
3、結論
乳化降黏對稠油複合驅的影響存在以水油黏度比0.200為界限的2個不同區域:小於該界限時,乳化複合體係和雙效複合體係強於單一超低界麵張力複合體係,乳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複合體係對稠油的驅替效果;大於等於該界限時,3種複合體係驅油效果相近,乳化對驅油的貢獻顯著減小,甚至可以忽略。泡沫複合驅較單獨複合體係驅采收率增幅顯著提高,是極具潛力的稠油驅替方式,並且其可將稠油驅替對複合體係乳化性能的要求界限即水油黏度比從0.200減小到0.150。在稠油複合驅中,應依據水油黏度比的差異,確定對複合體係性能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強調體係的乳化性能。